常用药材
# 常用药材
# 补气
# 人参
【性味】气味甘、微寒,无毒。上品,入五脏
【本经原文】气味甘、微寒,无毒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开心益智。久服轻身延年。
【注】走里,味甘微寒,补气第一药,大补元气,主补五脏之气,安神益智,久服,轻身延年。
# 黄芪
【性味】气味甘、微温,无毒。
【本经原文】气味甘、微温,无毒。主痈疽,久败疮,排脓止痛,大风癞疾,五痔鼠瘘,补虚,小儿百病。
【注】生用益气固表,固表排脓,利水消肿;蜜炙用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,益脾生血。补中益气,善补脾肺之气,有固表升托之效。
# 党参
【性味】味甘,性平。
【注】味甘,性平,补气最弱,补脾胃气,生津止渴。
# 活血
# 丹参
【性味】味苦性微寒,无毒,入心经。
【本经原文】味苦微寒,主心腹邪气,肠鸣幽幽如走水,寒热积聚,破症除瘕,止烦满益气。
【注】丹参为通经要药,活血调经,活血,通心包络,破宿血,生新血,安生胎,落死胎,主养血,去心腹痼疾、结气(邪气、疝痛),治心腹,腰脊强,脚痹,除风邪留热,久服利人。
【禁忌】孕妇无故忌,畏咸水,反藜芦。
# 川芎
【性味】气味辛、温,无毒。
【本经原文】主中风入脑,头痛,寒痹,筋挛缓急,金疮,妇人血闭无子。
【注】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活血化瘀止痛药,(血瘀造成的痛)用于缓解风湿痹痛、关节肿痛、偏头痛、头痛等病症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症瘕腹痛,胸胁刺痛,跌扑肿痛,头痛,
【禁忌】月经过多,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;阴虚火旺者禁服。
# 红花
【性味】气味辛、温,无毒。
【本经附录】主产后血晕口噤,腹内恶血不尽,绞痛,胎死腹中。并酒煮服。亦主蛊毒。
【注】破血、养血,多用则破血,少用则养血,主产后诸症。
【禁忌】孕妇忌服。
# 鸡血藤
【性味】味苦、微甘,性温。归肝经。
【注】补血活血,调经通络。贫血性手足麻木瘫痪,风湿痹痛。活血舒筋;养血调经。妇女月经不调;痛经;闭经,
# 补血
# 当归
【性味】味甘温,归肝、心、脾,中品。
【本经原文】气味苦、温,无毒。主咳逆上气,温疟,寒热洗洗在皮肤中,妇人漏中绝子,诸恶疮疡,金疮。煮汁饮之。
【注】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当归头引血上行活血,当归中间养血,当归尾破血。补血方式是防止血管中水漏出血管外。
# 丹参 川芎 鸡血藤 红花 当归 活血补血区别
补血当以当归、鸡血藤为主,二者见具有活血作用,活血作用弱。
活血当以丹参、红花、川芎为主,丹参和红花补血作用弱。
丹参和鸡血藤都具有补血活血,调经通络作用,但丹参活血能力更强,补血能力弱些,善疗风而散结。而鸡血藤活血补血能力更强,善疗血虚血瘀造成的肢体痹痛,麻木。
# 补阳气
# 附子
【性味】气味辛、温,有大毒。
【本经原文】主风寒咳逆邪气,温中,金疮,破癥坚积聚,血瘕,寒湿痿躄,拘挛,膝痛不能行步。
【注】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除湿。走而不守
【禁忌】有大毒
# 肉桂
【性味】味辛甘,性大热。
【本经原文】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,为诸药先聘通使。久服轻身不老,面生光华,媚好常如童子。又名肉桂。
【注】肉桂为温补要药,主扶火助阳,温中逐寒,能引火归元,治上热下寒,破沉寒痼冷,疗霍乱转筋,心腹诸痛,疝瘕奔豚。守而不走,当我们肾封存能力不够得时候,肾阳就容易往外走,肉桂就具有引火归元得作用。
# 补阴
# 麦冬
【性味】味甘 微苦 微寒 归心、肺、胃经
【本经原文】气味甘、平,无毒。主心腹结气,伤中伤饥,胃脉绝,羸瘦短气。久服轻身,不老,不饥。
【注】养阴润肺(补肺阴) 清心除烦(补心阴) 益胃生津(补胃阴)
# 百合
【性味】味甘,平 归心、肺经。
【本经原文】主邪气腹张,心痛,利大小便,补中益气。
【注】清心除烦、宁心安神 润肺止咳 益胃生津
# 五脏阴虚
- 肾虚火(肾阴不足):枸杞 桑葚 黄精 熟地
- 肝虚火(肝阴不足):枸杞 桑葚 熟地 白芍
- 脾虚火(脾阴不足):山药 玉竹 茯苓 人参
- 肺虚火(肺阴不足):百合 麦冬 玉竹 沙参 石斛
- 心虚火(心阴不足):百合 麦冬 生地黄 西洋参
# 干姜和生姜区别
# 干姜
走表,发散风寒,发散,走而不守。
# 生姜
走里,驱里寒,温中散寒,温里,守而不走。
# 其他
# 半夏
【性味】味辛,平,入脾、胃经
【本经原文】气味辛、平,有毒。主伤寒寒热,心下坚,胸胀,咳逆,头眩,咽喉肿痛,肠鸣,下气,止汗。
【注】
- 因平降逆止呕,辛因消痞散结,燥湿化痰,去胸中痰满,主要是降逆止呕,主治咳嗽痰多,呕吐反胃,去胃周围痰湿。
- 呕者加半夏,痰多者加茯苓,半夏能和胃降逆,通过调节胃气的升降,使上逆的胃气恢复正常,从而达到止呕的效果。
- 生半夏有毒,多外用,不可内服。
- 姜半夏:适用于“寒性呕吐”的患者,尤其是那些因胃寒引起的反胃、恶心、呕吐。
- 法半夏:常用于治疗“痰湿体质”的患者。这类人通常表现为嗓子有异物感、痰液不易咳出,甚至会因为痰多引发胸闷气短。
- 【禁忌】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# 治病原则
得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,保得一分胃气,便有一线生机。
阳伤则病,阳衰则危,阳亡则死
菌桂 一曰菌桂,又称小桂,其皮为肉桂,或称筒桂;——小桂比较贵。
一曰牡桂,又称大桂,或单称桂,其皮为官桂,其枝为桂枝。